当今时代,学生常常热衷于各种网络游戏,有的长时间沉浸在游戏中,并表现出极高的专注度和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些学生面对传统学习任务时缺乏主动性和持久性,很容易感到枯燥、没有兴趣,在学习中呈现出“躺平”“摆烂”的状态。这种现象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游戏如此吸引学生?游戏应用了哪些心理学原理?如何将这些吸引力迁移到学习中,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提升他们的学习力?
这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来看。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在迅猛发展。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渴望被认可、希望获得成就感,但容易因失败而产生自我怀疑。在学习方面,稍微一点儿挫折就可以让他们放弃努力,当然,教师、家长的一句鼓励也会让他们兴致勃勃。初中生的学习动机表现为内在动机不稳定、外部动机依赖明显,而且他们对于及时反馈很在意,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马上见成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结合游戏的机制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答案。
一、为什么游戏如此吸引学生?
原因一:游戏的即时反馈机制
游戏之所以吸引学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有很强的即时反馈机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每一个操作马上能得到反馈,例如立即得分、等级提升、获得奖励等等。这种即时的反馈迅速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让学生越玩越想玩。
原因二:游戏的挑战与能力匹配
游戏设计者会根据玩家的能力水平设置适度的挑战,游戏设计得不会太难。如果游戏进入难度太高,玩家受到挫败了就不想继续玩;如果游戏设置太简单,玩家会无聊、觉得没意思。所以,游戏设计都由易到难,让玩家先慢慢上手,然后难度再慢慢地升级,这样既不会让玩家感到无聊与无趣,也不会让他们感到非常挫败,这就能够吸引玩家继续挑战和尝试。
原因三:游戏的社交互动性
很多游戏具有很强的社交互动性,玩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组队,1 vs1、2 vs2、3 vs3等形式与他人建立联系,玩家在组队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对应的圈子交友、聊天等。这种社交互动不仅使游戏更有趣,还让玩家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
因为游戏满足了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成就感、满足感、探索欲、归属感、认同感,加上游戏本身的趣味性等,这一切让游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二、游戏应用了哪些心理学原理?
理论一: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指出,学习动机来源于外部刺激(奖励或惩罚)。人们通过正强化(奖励)可以增加某种行为,通过负强化(惩罚)可以减少某种行为。游戏让玩家获得奖励,就是正强化,让玩家在游戏中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理论二:自我决定理论
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瑞安的自我决定理论指出,学习动机来源于3种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自主性,个体感到自己的行为是自愿的;胜任感,个体感到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归属感,个体感到与他人是有联系的。游戏满足了玩家尝试探索和竞争的心理,而且在过程中让玩家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
理论三:心流理论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提出了“心流”( Flow)概念,他指出,当任务难度与个人能力相匹配时,人们就会进入高度专注的状态,这种状态就称为“心流”。游戏通过相应关卡难度的设置,让玩家始终处于“挑战适中”的状态,从而一直保持高度的专注。
三、如何将游戏的吸引力迁移到学习中?
既然游戏对学生有着如此强的吸引力,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游戏机制进行迁移,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利用这些心理学的原理,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学习中。
方法一:学习中的即时反馈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课堂练习、每天作业保质保量完成,这些都能让学生获得即时反馈。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重视每一项学习任务,任务完成的即时反馈对学生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看似是加强外部动机,其实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有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的内部动机。
方法二:在学习中进行任务分解
教会学生分解学习任务,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设置相应的目标,保证难度适中,不至于太容易而感觉没有挑战,也不会因为太难而放弃努力。教师要让学生有目标,更要有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确保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进步。当然,每一次目标的实现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反馈。
方法三:确定奖励机制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如积分兑换机制,完成什么任务、实现什么目标时可以获得怎样的积分,累积的积分可以兑换什么奖励,这些奖励可以由学生来制定,当然也可以家长、老师与学生一起制定,学生的参与会使得奖励更有效。
方法四:促进合作与竞争
建立小组合作机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将个人任务与小组任务或者班级任务进行连接,设立小组排行榜、班级排行榜,既激发学生的合作与竞争的意识,又让学生有归属感。
经过如上探究,笔者发现,如果利用游戏的设计机制来进行学习设计,学生会更愿意参与学习,但是也特别需要注意分寸,因为“过犹不及”,要避免学生对外部奖励的过度依赖以及同伴间的过度竞争。通过对游戏机制的分析,我们可以不断尝试,让学习过程像打游戏一样充满吸引力:明确可实现的目标、即时的反馈、适度的挑战、丰富的奖励,团队的参与以及持续的成就感等。通过外部动机的促进,使得学生的内部动机被激发,学习力就自然而然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