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120期(总第4015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回眸2024
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夯实强省建设之基
《教育导报》2024年第120期(总第4015期) 导报一版

 

【编者按】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启动实施教育强国、强省建设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

    回望2024年,四川教育系统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与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坚决贯穿到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服务四川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作为教育主流媒体,《教育导报》坚守教育初心,勇担时代使命,以敏锐视角和专业笔触记录我省教育领域波澜壮阔的奋进画卷。我们服务教育工作大局,守好教育舆论阵地,为教育强省建设汇聚正能量;我们聚焦教育改革前沿,从政策解读到实践探索,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精准导航;我们深入教育教学一线,挖掘师生成长的动人故事,展现教育的温度与力量;我们搭建多元交流平台,汇聚各方智慧,推动教育思想碰撞与经验交流。这一年,我们聚焦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给之江小学学生回信、第40个教师节、全省教育大会、《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施行等,用一篇篇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报道,传递四川教育“好声音”,助力教育强省建设。

关键词1

全国教育大会

全国教育大会9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省教育系统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热潮。本报及时报道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四川教育系统引发的热烈反响,以及相关学习宣传贯彻情况。

关键词2

习近平总书记给之江小学学生回信

2024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的学生们回信,寄语同学们树立远大志向,珍惜美好时光,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我省教育系统引发强烈反响。本报迅速组织特别报道小组深入采访,推出《立强国报国大志向做奋发向上好少年》《在总书记勉励下,梦想一定能实现》《办总书记放心、人民满意的学校》《越办越好的之江小学》等生动报道。

关键词3

第40个教师节

2024年教师节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我省各地各校开展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宣传庆祝活动。教育厅开展了2024年四川省“最美教师”“最美教师团队”遴选活动。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营造尊师重教良好风尚,本报推出“致敬40年”专栏,广泛报道各地各校热烈庆祝第40个教师节盛况,挖掘背后感人故事,并推出“最美教师”“最美教师团队”系列深度人物报道。

关键词4

全省教育大会

11月18日,全省教育大会在成都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要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在全省教育大会召开前后,本报推出“书写教育强省建设新答卷·各地教育改革成就巡礼”专栏,全面展示我省21个市(州)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变化和成就;及时刊发会议消息,并采写了现场参会的20名师生代表的背后故事及参会感受;会后,推出多篇反响报道,并聚焦“建设‘五强’教育强省”,策划组织记者深入基层,采写一线实践探索。

关键词5

职业教育条例

《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于5月1日起施行,为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我省是职业教育大省,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约196万人,规模居全国第七、西部第一。制定该《条例》既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所需。

本报及时跟进报道省人大常委会举行的法规专场新闻发布会对《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的详细介绍,并推出“解读《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专栏,组织教育科研机构、职业院校等单位相关专家进行深度解读。

关键词6

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

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本报聚焦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开设“关键课程·蜀你行”“全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果巡礼”等专栏,推出《如何上好一堂“解渴”的思政课》《让思政课“走新”更“走心”》《让“大手”“小手”紧相牵》等系列深度报道,全面呈现我省教育系统奋力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7

深化教育改革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四川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教育力量。

本报9月起开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专栏,面向全省地方和高校精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并进行深度采访报道,推出《成都市青羊区以信息技术赋能学生综合评价——智慧评价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西南财经大学优化育人要素配置,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落实大类招生培养——“新财经”人才破“壁”而出》《解密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宜宾密码”》等深度报道,呈现各地、各高校在教育改革中的积极探索与生动实践。

关键词8

教师减负

为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4月,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印发通知,对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作出部署。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随即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通知》,提出六项主要任务,推动教师减负落到实处,让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职责所在,是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基本体现。本报及时跟进我省相关工作部署,并持续关注各地落实情况和创新举措,推出《成都市出台10条措施为师生家长减负》《眉山市多措并举破解中小学教师负担难题》等报道。

关键词9

高质量充分就业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我省积极举办省级综合性招聘会和分行业专场招聘会,组织高校赴长三角等地区访企拓岗,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指导金课评选和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

本报持续跟进我省相关政策措施,深入高校、招聘活动现场采访,推出《15所四川高校与深圳60余家企业深度对接》《西南石油大学实现毕业生招聘季“天天有宣讲、周周有双选、月月有专场”——优化服务提质效精准匹配促就业》等报道。

关键词10

体育美育浸润

四川省第四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于去年11月开赛,持续至今年6月底,全省112所高校与21个市(州)的733支代表队共1 .6万余名运动员、教练员参赛。9月,我省首届“苌弘杯”四川省高校校园歌手大赛启动,大赛收到省内65所高校近200件参赛作品,最终,评出3个组别的“十佳歌手”。

本报持续关注以“贡嘎杯”“苌弘杯”为代表的体育美育赛事活动,挖掘呈现其育人价值,推出《拼搏逐梦“贡嘎杯”挺膺担当新征程》《首届“苌弘杯”四川省高校校园歌手大赛背后的故事》等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