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梁玉雨 王侃)近年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紧扣地域文化基因,通过解码熊猫外交史、活化千年茶基因、淬炼红色思政课,积极探索地域文化传承与职教改革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熊猫架起文明对话桥。学校将熊猫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相关内容融入“一带一路”留学生的文化课程当中,通过融入地方文化的课程设计、校园活动等,助力地域文化“走出去”。同时,学校聚焦大熊猫文化等雅安特色资源,构建“文化科教融合平台”,截至2025年,已建成省级社科科普基地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在校园文化打造过程中,熊猫形象也在该校的景观设计和文创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茶艺织就生态产业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雅安藏茶与蒙顶山茶制作技艺早已成为学校的经典课程。学院构建了“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体系:建有“长嘴壶茶艺”“藏茶制作技艺”2门国家级资源库课程,“生活茶艺”1门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课程,将 AR技术引入茶史教学;服务区域重点茶产业,校企共建雅安现代农业(茶)产教联合体;成立多学科协同研发中心,开发系列“茶+”产品,实现工业转化上市产品多个。
职业教育既要传授技能,更要筑牢信仰之基。学校以红色基因铸魂,年均开展“重走长征路”“川藏公路精神研学”等主题活动32场。同时,学校将红色基因融入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形成了“课程—实践—服务”全链条红色教育生态,培养了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