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40期(总第4055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在尘埃里种花
袁伟建
《教育导报》2025年第40期(总第4055期) 导报四版

《我的母亲做保洁》

作者:张小满

出版社:光启书局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

ISBN:9787545219869

当我们在城市的霓虹里步履匆匆,总会有一群人在黎明前的街巷扫落星辰,在深夜的写字楼擦亮月光。张小满的《我的母亲做保洁》,以母亲的保洁工作为棱镜,折射出城市运转中最朴素的光芒。这部非虚构作品没有宏大叙事,却在作者与母亲的相处中,在母亲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中,保洁员日复一日地清理中,谱写出一曲关于尊严、生存与爱的生命赞歌。

书中最动人的,是那些被显微镜般放大的日常细节。张小满细致地罗列了母亲打扫时需要用的物品,包含灰色拖把、长方形墨绿色水桶、尘推杆、垃圾铲等多种工具,以及去污粉、洁厕灵、多功能清洁水等去污剂,连抹布都有3块——分别用来擦拭马桶、洗手台镜面及地板。这些主流叙事很少触及的碎片,在张小满的笔下拼接出母亲作为保洁员的生存图景。“她先要为自己负责的6个卫生间上齐手纸、洗手液、护手霜、消毒液、棉签。中途一旦发现缺了,要立即补上。”这些对母亲日常工作的朴实描述,勾勒出保洁工作的繁琐,不禁让我们反思:那些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洁净背后,藏着多少双布满裂痕的手。

但是,在劳作之外,“她还要给洗手台边缘的绿植换水,一个卫生间两盆,一盆绿萝,一盆富贵竹。母亲养得很好,叶片青绿,生机勃勃。”作者母亲这种在尘埃里种花的生存智慧,让看似卑微的工作有了尊严的重量。他们用双手擦拭世界的同时,也在散发自己内心的光芒。

在日复一日的清扫中,母亲接触到了与自己境况类似的保洁员,交到了朋友,也看到了不同从业者的人生切片。例如,在政府大楼,给孩子班主任打长时间电话的中年女领导,“说到动情的地方,几乎是哭诉”;写字楼里爱化妆的女孩,经母亲提醒后,每次都会把用完的化妆品扔到垃圾桶,不给保洁员增添麻烦;年轻人越忙,工位下清扫的头发就越多;一位男生总是往厕所跑,一待就是半小时,令母亲担心“是不是工作上的事情做不出来,给急的”……保洁员才是城市最细致的观察者,他们收藏着无数陌生人的生活碎片。

书中关于“垃圾”的书写充满隐喻意味。母亲总是会捡一些垃圾回家,比如折了一条腿的小狗摆件,叶子变黄、根还有救的植物,已经不响的风铃,甚至一台老式的蝴蝶牌缝纫机。在番外,张小满还专门写了做垃圾生意的雨虹阿姨,从垃圾生意中窥见了时代经济的发展。“骤增的垃圾背后,是一座城市膨胀的财富,以及旺盛的消费能力。”

作为子女,作者对母亲的情感贯穿全书。多年相隔两地后重新相聚,张小满通过书写母亲的艰辛人生,开始理解母亲的勤俭、恐慌,敬佩母亲的能干,而母亲也开始理解女儿在城市工作的不易,“令她难过的是,她觉得自己的儿女们在读了不少书,获得了所谓的好工作之后,也不过是工作的奴役,并没有所谓的‘岸’可上,随时可能会被抛至主流生活之外。”

合上书时,窗外的街道正有保洁员在清扫落叶。那些在暮春风中弯曲的身影,突然变得清晰而具体。《我的母亲做保洁》不是一部悲情的底层叙事,而是一曲献给普通劳动者的赞歌。“在我母亲成为一名保洁员之前,我从来只享受我在公共场所里的窗明几净,公司里的井井有条,没有想过,这些我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的‘干净’与‘方便’是怎么做到的?”真正的文明,不在于高楼大厦的密度,而在于对待劳动者的温度;真正的敬重,不在于居高临下的怜悯,而在于切实落地的关怀,每个认真劳作的人,都值得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